大S樹葬「長眠地」曝光!
民政局表示,樹葬是指將骨灰再研磨妥善處理後,裝入紙袋內,再將骨灰均勻灑入葬區穴位中,不立墓碑,不記亡者姓名,埋葬在樹木的根部,既保有入土為安的傳統,又不占用土地空間,更助於環境綠化,讓土地資源得以永續循環使用。
民政局表示,北市在民國92年11月10日設置國內首座樹葬試辦區,96年於富德公墓內闢建面積1.2公頃「詠愛園」樹葬區,提供6000個樹葬穴位,
你可能也想看:
寵物環保殯葬新趨勢,耗能大減9成!諾貝爾獎得主也選的「水化」是什麼,在台灣合法嗎?
大S流感併發肺炎猝逝!流感不是感冒,公費流感疫苗哪裡可以施打?一次看接種地點
104年增闢800個樹葬穴位,106年增闢1100個樹葬穴位,提供13大區7900個樹葬穴位,園區兼具樹葬、環保、景觀及生態復育功能,植栽檀香柏、桂花、櫻花、玉蘭、南洋杉、落羽松、昭和櫻等喬木及各種灌木花卉。
北市110年4月1日啟用「新樹葬園區」,命名為「落羽之丘」,闢建面積為7400平方公尺,設置8區8000個樹葬穴位,其與「詠愛園」相鄰,園區位置地形開闊、視野良好,且落羽松環繞,樹貌隨四季變化,故自然景觀及園區環境極為優美。
樹葬如何申請?民政局親解相關流程
民政局表示,目前樹葬區面積計約1萬9400平方公尺、1萬5900個樹葬穴位。由申請人親自或由委託人至台北市懷愛館服務中心,填寫樹花葬申請書,檢附申請人身分證影本、受葬者之火化許可證或骨灰骨骸存放設施寄存遷出或墓地起掘許可證明正本,經服務中心人員審查後即安排「骨灰再研磨」。
經再研磨之骨灰,裝入殯葬處免費提供的容器後,由管理員陪同並由申請人選擇將往生親友之骨灰埋藏於詠愛園樹葬區內,讓其化為春泥、伴著大地長相眠,讓生命在大自然裡延續。
樹葬園區設施係循環利用,不得在園區內焚燒香燭、紙錢及私設任何標誌或設施。民政局指出,申請受理時間是周一至周週六上午8時至下午4時,受葬者可供查詢,但經親屬同意,該亡者資料可不公開。
延伸閱讀: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